2025年9月25日,2025年福建省水利新技術(產品)推廣培訓班暨先進產品推廣會在廈門正式拉開帷幕。
作為本次活動的協辦單位,武漢新烽光電股份有限公司全程深度參與,不僅憑借便攜式微流控水質檢測儀、多普勒超聲波流量計、遙測終端機(RTU)、白蟻智慧監測設備四款核心產品,成功入選《福建省水利先進產品推廣產品目錄》并獲權威認證證書,更通過“實物展臺 + 技術專題”雙維度展示,向與會的水利行業專家與單位代表集中呈現了公司在水利智能化領域的創新成果,其中包括備受關注的堤防運管機器人系統解決方案。

▲推廣證書及公示名單
本次盛會由福建省水利廳主辦,水利部科技推廣中心福建省推廣工作站(福建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承辦,匯聚了全省水利工程管理、科研、運維等相關單位學員,聚焦“新技術落地應用”核心目標,為水利工程安全運維、行業數字化轉型搭建了高效交流平臺。
解碼“白蟻監測 + 堤防巡檢”智能方案

▲技術專家張世波進行專題報告
9月25日下午,大會“先進實用技術(產品)講解”環節中,新烽光電技術專家張世波帶來《賦能水利智能化發展——智慧白蟻監測系統與堤防運管機器人》專題報告。報告中,他直擊傳統水利運維痛點,精準剖析了白蟻監測“引誘差、效率低、定位不準”與堤防巡檢“人工累、隱患漏、成本高”等難題,并系統介紹了相應的智能化解決方案。
智慧白蟻監測系統:
通過“復合型餌料 + AI行為識別 + 空間定位算法”,構建“引誘-識別-預警-消殺”全流程閉環,將蟻患檢出時間從4-10個月壓縮至2小時(此數據來源于項目現場設備安裝后的實際報警記錄),定位精度達±1cm,已在多座水庫項目實現蟻巢精準清除。

▲智慧尋巢功能
堤防運管機器人:
集高效除草與智能巡檢于一體,為堤防安全運行提供有力保障。通過多種傳感器數據耦合、模態人工智能計算識別及邊緣計算技術,該設備能在現場即時識別沉降、雨淋溝、塌方、管涌、滲流、獾洞、鼠洞等堤防隱患實時分析和評價,大幅縮短從發現問題到啟動處置的響應時間,筑牢堤防安全防線。

▲堤防運管機器人
機器人搭載的邊緣計算模塊具備本地預處理與數據壓縮能力,在通信中斷環境下可維持離線工作,實現關鍵數據的暫存與續傳,有效解決無網絡覆蓋區域的“巡檢盲區”與“數據斷檔”問題,顯著提升堤防運維的連續性與可靠性。結合云邊協同架構,該機器人不僅實現了巡檢過程的全程自動化,更為堤防安全狀態的實時評估與預警提供了高可信度的無人化解決方案。
深耕水利:以技術實力助力現代化建設
本次推廣會不僅是新烽光電創新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公司與福建水利市場進行深度對接的實踐平臺。作為城市水系統信息化領域的長期踐行者,新烽光電依托從感知到決策的全鏈條技術能力,為行業提供了一系列經過實踐檢驗的解決方案。
未來,新烽光電將秉持技術為本的理念,持續探索微流控、物聯網與人工智能等技術與水利業務的深度融合,致力于為水利工程的安全、智慧與高效運行提供更強支撐,為水利現代化建設注入新質動能。
四款獲證產品:精準解決水利監測痛點
會議期間,新烽光電展臺憑借核心產品的實物展示與專業講解備受關注。與會嘉賓圍繞四款獲證產品及堤防運管機器人解決方案,與現場技術人員進行了多輪熱烈交流。
此次入選的四款產品均為水利行業的關鍵設備,其具體特點如下:
便攜式微流控水質檢測儀
基于微流控芯片技術,將傳統實驗室分析功能集成于便攜設備中,可實現多類關鍵水質參數的現場快速、精準檢測,大幅提升了應急監測與日常巡查的效率。

多普勒超聲波流量計
采用超聲多普勒原理,能夠有效應對非滿管、高含沙量等復雜水流條件,實現非接觸式流量測量,解決了傳統儀表在惡劣工況下精度不足的難題。

遙測終端機(RTU)
作為集數據采集、存儲、傳輸與控制功能于一體的智能樞紐,支持多種通信協議,確保在野外無市電環境下各類水文數據的穩定、可靠遠程傳輸。

▲遙測終端機
白蟻智慧監測設備
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了對堤壩、水庫大壩等水利工程內部白蟻活動的實時在線監測與智能預警,將傳統被動防治轉變為主動防控,有效保障工程長期運行安全。

通過此次推廣會,新烽光電進一步展示了其在智慧水利領域的產品與技術布局。